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中国的绿色崛起。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党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的二十大和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紧扣我省“绿色龙江”建设发展需求,立足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加强党的领导,着力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一、做法及成效
学院党委按照“1234”的党建与绿色发展思路,让党建“融”进去,让绿色文化“活”起来,全“绿”以赴,聚“绿”赋能,实现党建引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绿色生态”文化传承创新共赢局面。
(一)创建一个“党旗红引领生态绿”党建品牌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特色党建品牌创建为依托,突出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打造学科专业“绿色生态”发展集群,深入实施“绿色生态”育人工程,抓好立德树人“一个根本”,培育师生爱党爱国情怀和扎根龙江、服务绿色发展的使命感。二是深化四大行动。实施打造围绕“绿色生态”文化的“铸魂、堡垒、融合、铁军”行动,以“绿色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引擎”,在生态环境保护、践行“双碳”战略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专业教育与绿色文化创新发展原动力。三是突出文化育人实效。努力形成“政治站位高、组织功能优、队伍能力强、基础工作扎实、党建成效好”的高质量党建工作格局,学院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留省就业率提高近20%,学院被授予省“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锻造两支绿色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学院党委加强顶层设计,分别组建了以党员为主的教师和学生两支团队,分层次开展绿色攻坚行动。
一是组建绿色课程教学样板团队。该团队由“碧水蓝天”“双带头人”挂牌党支部挂帅,构建了“党建引领+铸魂育人”的工作格局,将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育人深度融合,积极引导教师党员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制定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方案,实现了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全面渗透。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并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开设的“矿井水处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分别获评国家一流课程和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全国选课学校数量达到 79所,实验人次 1万余人次。学院还承担了全校“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每年面向1000多名本科生授课,传导绿色发展理念,传承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种子种进不同专业的学生心中。二是打造学生绿色大使宣讲团队。团队由学院优秀党员教师带领,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实施推进“绿色大使宣讲”项目,该项目获批省环境保护联合会重点支持项目。团队通过走访乡村、入户调查访谈、参与河流巡护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宣传绿色发展理念,该团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三)打造党建与企业、社区、双创三融合的绿色文化
一是企业融合添活力,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省级特色学科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重点支撑单位之一,学院党委坚持以推动高碳行业向低碳发展,黑色资源绿色开采为己任,推动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与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院、哈尔滨水务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党建联盟,坚持为企业深度“绿色”赋能;坚持选派优秀党员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党员教师团队依靠专业技术建成了洁净煤示范生产线及燃煤添加剂制备车间,编制2项国家(行业)煤化工标准,党员团队撰写的关于推动我省石墨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受到省长批示,黑龙江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积极发挥智囊作用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重点攻关项目等课题50余项,横向课题10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2700余万元。二是社区融合暖心意,营造绿色宜居之家。环化学院党委与周边社区等3个社区党支部组织联合开展环保主题讲座、建立资源回收中心等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培育社区环保文化,共建低碳社区,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双创融合增动力,引导师生投身绿色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学院师生不断围绕绿色、低碳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项、国家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以连续两年获得国家“互联网+”大赛铜奖为标志,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量和层次均位居省内前列。在校内连续11年开展“环化杯”可再生资源设计大赛,总计千余人参加,收集绿色创意作品500余件。

(四)构建文化四载体,传承绿色新文化
一是以院士大讲堂为载体。从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角度,学院党委定期组织学生听取院士报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发展大趋势,厚植专业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世界眼,中国心,环保情”。 二是以环保主题活动为载体。学院党委依托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组织开展面向全校和社会的环保主题党日等活动,树牢生态环保意识。该活动持续开展14年,参与和影响人数超过3.5万人。三是以“山水驿站”生态角为载体。学院党委建立了“山水驿站”休憩区,发挥环境育人效果。“山水驿站”生态角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抹自然之美,该项目获批省总工会“共享型职工之家”项目支持。四是以“上善若水·启智润心”视频号为载体。学院党委积极发挥新媒体育人效果,创建“上善若水·启智润心”视频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绿色文化,让环保理念以鲜活的形式走进学生生活。目前,该视频号发布作品50余部,关注人数3000余人,收到点赞、留言等万余条。

二、启示
(一) 毫不动摇强化党的政治功能,凝聚发展合力。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作用,以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将不同主体的力量汇聚起来,共同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努力。
(二) 持之以恒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增强文化传播共力。党组织要积极搭建平台、寻求载体、数字赋能,让文化传播触手可及,提升文化传播力。
(三) 坚定不移促进党建与经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聚力。要立足学科专业特点,聚焦我省加快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文化研究服务社会,文化育人融入立德树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