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经验 >> 正文

聚焦社会服务 打造三个品牌 为幸福龙江建设蓄势赋能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0 13:41

社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社会工作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幸福龙江”建设高质量发展。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创新和加强龙江社会治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目标,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与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紧密结合,像蒲公英一样将爱与温暖的种子播撒在龙江大地,为建设更高水平幸福龙江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做法及成效

新时代社会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学院党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打造“党委+平台”“支部+项目”“党员+服务”三品牌,让科大“社工橙”成为助力幸福龙江建设的靓丽“名片”

(一)聚焦搭建社工平台,党委打造“协同品牌”

一是搭建三个平台。坚持“以作为求地位、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思想,将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与幸福龙江建设60条政策措施有机嵌入,着力搭建“地方政府+高校+志愿者组织+社会组织”对接合作平台“孵化+督导+培训”参与社会治理平台学科+科教+产教多维融合平台,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二是强化校政合作。立足社会服务需求和社会工作学科及专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市、区社会工作部,先后与哈尔滨市、哈尔滨新区成立哈尔滨市志愿服务培训实践基地、哈尔滨新区志愿服务(社区干部)学院,在案例教学、理论研究、项目(组织)孵化、结果评估、文化传承、科教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合作三是敢于先行先试。孵化创立黑龙江省第一个社工总站哈尔滨市松北区阳光社会服务中心,聚焦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运用专业方法,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创设叫得响的品牌项目32个,打造品牌服务阵地“微幸福”,荣获“全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荣誉称号。

(二)聚焦推进社工项目,支部培植“创新品牌”

学院党委注重支部党建品牌培植,推进党建融合社会服务项目化管理,引领教师第二党支部及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是以“创新驱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先后承接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香港无国界社工等项目110多项,与富锦市人民检察院建立“检院共建”合作项目,着力开展关爱银龄、希望工程星光行动、壹基金温暖包发放等活动600多项。二是以“志愿‘微’力量”赋能“社会服务力”。18名教师党员带着温暖与热情,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助力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等,奔走在龙江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累计900余人次,有效解决社区骨干培育、矛盾纠纷调节、慈善资源整合等发展难题,1名教师党员荣获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五星志愿者”荣誉称号。三是以“实干‘组织力’”赋能“育人新活力”。微光成炬,点滴日常显担当。在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家公益小课堂荣获省级“十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支部党员撰写的社工服务站评估项目报告被省民政厅采纳并广泛推广党支部荣获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荣誉称号,人人成为“教学强、项目多”的“双师双能型”人才。

(三)聚焦优化社工服务,党员倾力实践品牌

学院党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5个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优势,引领青年学生在加快建设幸福龙江的新征程中挺膺担当一是打造“红色引擎”。牵头组织成立学生专业自治组织“微澜社工服务社”,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有组织带动普通同学,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实际,用校内所学赋能社会所需,与28个社区共同开展“五社联动”社会服务,连续10年参与腾讯99公益日活动等,为群众解决“为难事”、多做“方便事”、化解“烦心事”。二是以党建带团建围绕乡村振兴、养老服务、儿童保护救灾防汛等社会服务热点问题,奔赴黑河、勃利等28个市、县(区)、210余个乡村社区,开展针对性强、参与度高的“沉浸式”“体验式”社会服务,学院团学组织先后荣获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三是厚植育才土壤。聚焦为龙江培养优秀社工人才,注重内联外拓。在省外如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社会工作发展前沿地区开拓实习实践基地20余个,选拔社会工作专业200多名优秀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与省内社工机构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近30个,聘请一线实务专家做导师,提高学生专业本领。先后涌现出了五家社工机构理事长、社工高级督导、爱小丫副秘书长等110多名优秀毕业生根植于社工行业,有效推动社工行业发展与进步。

二、启示

(一)增强党建“引领力”,激发融合“内驱力”。紧扣“围绕党建抓业务、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主线实现在取向上一致、在实施中协同、在成效上互补从而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聚合、深度融合。

(二)增强党建“组织力”,激发专业“生命力”。要在改革创新中挖掘潜能,在积极进取中开拓新局,注重发挥专业优势,找准找实与服务龙江振兴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新”出发,向“实”而行。

(三)增强党建“凝聚力”,激发党员“战斗力”。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当好“主心骨”,把好“方向舵”,做好“贴心人”,充分调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带领党员撸起袖子加油干,心无旁骛抓落实,奏响高质量发展双赢“奋进曲”。


上一条:党旗红引领生态绿 绿色文化构建文明美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