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中央也对东北地区作出了“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定位。安全工程学院是黑龙江科技大学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彰显矿山安全办学特色的主体单位,学院党委始终秉持“大安全”理念,夯实“三注重三持续”党建工作模式,固本拓新,锐意前行,在维护龙江能源安全特别是矿山安全中,不断提升新能力,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一、做法
着眼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立足“安全工程”特色学科优势,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一)注重构建“塔式矩阵”党建机制,持续服务矿山安全发展
1.坚持“把方向、管大局、重引领”,用党建工作“实”的举措促发展。学院党委在服务龙江上把关定向,聚焦服务矿山安全发展,构建“塔式矩阵”党建品牌体系,即以“党建统领”为塔尖,学院党委与矿山企业党组织对接,建立事故预防科学研究中心,推进党建与业务合作交流;以“党支部+教研室+生产(技术)班组”为塔柱,依托党建资源、科研特色和生产安全技术,开展党建交流学习、技术攻关;以“党小组+业务骨干”为塔基,坚持“论文写在百里矿山,项目做到千尺井下”,组团式进驻矿山,矿山企业骨干来学院培训交流,拓宽党建工作维度。
2.坚持“讲协作、善攻坚、重落实”,用党建工作“大”的作为保发展。注重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培育并打造了“‘安’如磐石”党建品牌,推进“345+N”工作模式在融合实践中落实,让党建引领安全之花盛开在了龙江大地的“百里矿山、千尺井下”。近年来,学院教师党员累计深入煤矿井下作业600余次,解决矿山矿井安全评价、瓦斯治理、矿井通风等安全生产难题30余项。其中,一项攻坚技术就为企业节省资金1500余万元。
3.坚持“项目制、小组式、重延伸”,用党建工作“活”的形式助发展。坚持骨干挂帅、党员当先锋,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科研项目上。形式的灵活与创新,既实现了党建工作不断线、全覆盖,又确保了项目完成的高效率、高质量。近年来,承担煤矿企业委托横向课题103项,年均项目量增长近20%,仅老党员吴强教授一人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

(二)注重打造“产学研”党建联盟,持续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1.走出去请进来,打造“党建+安全培训”联盟,着力解决矿山安全生产难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学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骨干不等不靠、积极应对,切实把安全培训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实现了“教师走出去、学员请进来”和“服务走出去,效益请进来”并重。与龙煤四个矿业公司达成了长期安全培训合作协议,累计开展煤炭企业负责人、主要生产技术人员等各级各类培训班395期,培训人员2.9万余人次,安培工作覆盖龙煤集团所辖矿井37个、地方煤矿企业56家,为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自2013年以来开展的“送培训下基层,提技能、强意识、保安全”活动,得到了学员和煤炭企业的高度认可。
2.讲服务重质量,打造“党建+应急救援”联盟,着力提供矿山应急救援保障。学院党委坚持“为煤矿基层服务、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的宗旨,成立党员师资团,内聘骨干外请资深专家,着力提高龙江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近年来我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轻重伤总人数同比下降20%。成立了党员骨干为主要成员的救援技术支撑团队,积极参与各类矿难救援,创造了鸡西矿业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被困8名矿工全员平安升井的奇迹。
3.挑重担求发展,打造“党建+灾害防治”联盟,着力攻关科技计划项目。学院党委围绕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广大党员教师以特色科研平台为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承担重大科技任务能力。目前,建成国家应急管理部首批安全科技支撑平台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团队提出的瓦斯水合固化防治突出新方法与瓦斯气体分离提纯及固化储运技术,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推进煤炭开发过程碳达峰与碳中和,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注重培育“卓越型”安全人才,持续强化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1.实行“党员+项目+练兵”人才培育工程。人才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要素。学院党委以此要点,实施项目化学习、项目制培训、项目式教学(科研),切实推进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涌现出以党员教师徐锋、张迎新、王维维、康宇、刘传海等为代表的一批“教学好、项目多”的双师型人才,其中“龙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省教学新秀1人、省青年创新人才5人。通过党建与项目的有机结合,实践案例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课程思政和科研攻关现场,有力促进了人才队伍的精进。
2.推进“党员+安全+文化”创先争优行动。学院党委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抓手,开展“安全矿山行”“党员讲师团下矿山”等主题实践活动,把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与矿山安全生产活动融为一体,突出抓好“一围绕三走进三深入”活动,围绕党建抓安全,走进基地接受安全教育、走进课堂讲学安全知识、走进井下调研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矿山安全文化主体建设活动引向深入,把安全文化氛围营造活动引向深入,把安全文化环境优化活动引向深入。

二、成效
1.党建科学化水平得到新提升。2021年,学院党委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教师第一党支部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录制的《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党员先锋”微视频,获得学校微视频大赛一等奖。
2.学科专业建设得到新发展。安全工程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获批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我省唯一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单位;2021年成功获批“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专业,2022年成功获批“矿山安全与应急管理”黑龙江省特色学科;《安全系统工程》《燃烧学》两本教材入选“煤炭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编写计划;煤矿灾害防治与应急团队被评为省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

3.服务龙江振兴能力得到新提高。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获得部级一等奖,在龙煤集团、神华集团神东公司、大雁矿业集团等得到广泛应用,取得经济效益1.72亿元,受到煤炭企业认可;开发的单巷长距离快速掘进通风除尘技术,成功应用于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台套全断面高效快速掘进系统,助力煤海“蛟龙”创造日进150米、月进4000米以上的世界纪录;依托高层次科研平台,双师型师资队伍得到强化,骨干教师对瓦斯灾害严重煤矿进行安全技术“会诊”工作,提出了1711项整改措施、204项科技攻关项目建议,提高了我省煤矿瓦斯治理水平;累计培养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99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

三、启示
不断深化“三注重三持续”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实践,锚定优势特色学科持续发力,搞好结合融合,是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要求。
1.强化党政融合,在汇聚事业发展的合力上持续发力。党政融合、协调发展,是学院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根基。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不断完善“三注重三持续”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汇聚有利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2.强化工作聚焦,在发挥党建工作引领力上持续发力。瞄准龙江振兴发展,瞄准矿山安全需求,团结带领广大党员、教师骨干打好“大安全”特色牌,把党建引领力落在服务龙江振兴的生动实践中。
3.强化创先争优,在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力上持续发力。创先争优是工作不断焕发活力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固本拓新”,让组织创新与个人争优始终成为常态,始终成为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