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经验 >> 正文

挺起煤炭工业脊梁 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龙江振兴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3 17:15

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肩负着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使命,全力支持龙江传统能源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助力龙江走出振兴发展是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黑龙江科技大学责无旁贷的使命。我校聚焦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重大部署,学习借鉴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煤炭类高校的优秀科技工作经验,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重点,以创新科技机制为支撑,在科技重大专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及科教强省等方面发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龙江振兴发展。

一、做法

(一)积极拓展合作形式,提升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

学习借鉴中国矿业大学近年来强基础、优生态,重点突破新技术、新产业,共同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融合,与政府、企业协同创新,以产业应用为目标开展全链条科技创新的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对接,以科技创新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我校坚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实际,坚持走出去,主动对接矿山企业,深化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积极搭建高校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平台,彰显我校的矿业特色。

(二)夯实科研基础,优化科研平台管理体系

学习借鉴河南理工大学完善科研平台管理制度,不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先后成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矿业研究院、智能开采研究院等好做法。我校抢抓平台建设机遇,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依托学校特色学科优势,组建科研公关团队、智慧矿山学科交叉研究院、制定科研“特区”服务保障机制等,围绕需求和攻关任务,加强培育布局,与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等四大煤城建立校政企战略联盟,积极建设产业研究院,不断拓展科技服务领域。

(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习借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围绕辽宁省“一带五基地、五大发展战略”,以辽宁高等学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辽宁省行业大中型企业,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完善转化平台、优化审批流程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科研新机制。我校按照《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计划(2022—2025年)》《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方案》要求,探索建立创新供给与需求深度衔接的成果转化机制,建立校科技成果库,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

(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学习借鉴山东科技大学把科技创新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山海英才工程”“菁英计划”,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组建科研团队等好做法。我校通过柔性、刚性等多种引进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技人才到校工作,不断提升科研团队的能力水平,健全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构筑人才高地,使科研团队建设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得力,效果更加明显。

二、成效

(一)我校成功揭榜“黑龙江省极薄煤层智能开采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榜单。

我校整合采矿工程、机械设计、电力传动等三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联合煤炭企业、其它高校和研究所等诸多资源,锚定黑龙江省面向全国发布的2021年首批“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我校作为牵头揭榜单位,成功揭榜“黑龙江省极薄煤层智能开采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榜单。榜单共设置4个项目,总经费预算1.2亿元。“黑龙江省极薄煤层智能开采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项目研究旨在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和危险岗位机器人作业,实现煤矿转型升级,有效解决煤矿安全隐患多、招工难等问题,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煤矿经济效益,保障优质煤炭资源稳定供应。

(二)我校成功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

我校进一步强化学校、地方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于一体。聚焦数字经济和人才培养,2022年4月我校龙煤学院、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我校以产业学院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入落实合作协议,拓宽合作领域,细化合作项目,提升合作水平,打造优秀合作项目,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引领相关产业发展,通过产学协同、合作共建,学校的科技创新优势和企业的行业主导优势相叠加,释放潜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助力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组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我校集聚省内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建立更稳定、更包容、更灵活的合作架构和交流机制。我校作为牵头单位协同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单位联合组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引领带动全校科研平台,聚焦区域、行业战略需求,不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提升我校为区域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

(四)聚焦重大战略需求,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等我省重大科技需求为抓手,发挥学科优势,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4项,联合龙煤集团、中船集团七〇三所、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企业获批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4项。牵头完成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中“煤及煤化工科技重大专项”和“增材制造新装备与新材料研发及其示范应用重大专项”的指南编制任务;成立煤矿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科技服务专项工作组,协助黑龙江省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完成“黑龙江省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强度评估与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发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培育智库的服务决策职能,为龙煤集团下属的鹤岗、鸡西和七台河三个矿业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提供决策咨询。

三、启示

高校科研要“顶天立地”,做真科研、解决真问题、做出真贡献。坚持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突出“国家使命”、突出“主动服务”、突出“质量提升”,发扬科学家精神,勇闯创新“无人区”,敢啃关键技术“硬骨头”,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龙江振兴发展;锚定国家战略和重大科技问题,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开展集成攻关,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立足高校科技特色、优势,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以学科交叉为突破口,以完善科技保障为支撑,落定科技服务龙江传统能源产业主战场;坚持校地企携手共进,内外资源联合,打造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科研载体,推进产教研深入融合,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持续优化科研环境,完善科研机制,积极搭建人才事业平台,统筹做好“赛马”“揭榜挂帅”等政策在学校的落地执行。



上一条:实施推进“聚焦”行动 助力龙江振兴发展
下一条:构建“一主题四模块十单元”集体“政治生日”模式

l